重庆钢研:研发突破瓶颈 填补国内空白

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其中,由重庆钢铁研究所研发制造的高温合金系列钢材、特种高性能不锈钢、特冶不锈钢等多类配套产品,分别用于“长征五号”发动机、壳体和结构件、阀门等关键部位,这些具备耐高温、耐腐蚀、抗氧化等性能的自主研发产品均满足了国家航天工程配套需求,为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多年来,重庆钢研承担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型号物质”的黑色金属材料研发和制造任务,自主研发设计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军工和新能源等高端领域。从神一到神九、从“神舟”系列飞船到“嫦娥”系列卫星,其研发生产的黑色金属占据了较大比重。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自主研发了关键产品,为国产大飞机C919提供配套。

2019年,作为国产大飞机C919研制牵头方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急需一款大飞机发动机用扁平型矩形钢管。但是,该矩形钢管对于质量、重量、散热性能等要求很高,并且要求无缝一次成型,而当时国内钢铁行业尚无制作工艺,就算国外钢企也只能进行焊接拼凑,无法一次成型。

多番辗转,中国商飞找到重庆钢研公司。公司接下中国商飞订单,并交由杨军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研发。

杨军和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立足基层,致力解决企业研发、生产航空管材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主要从事高温合金管、高温不锈管等钢铁管材技术研发。品种涉及合结管、不锈管和高温合金管三大类。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核电、兵工、仪器仪表、医疗、化工及新兴清洁能源等领域。

经过前后五轮研发,创新工作室把研发中的“卡脖子”环节——模具制作难题给攻克下来。为解决通过模具拨空成型后的钢管表面塌陷问题,创新工作室研发团队对模具进行了不计其数的改良加工,在此过程中还自主设计研发出一套用于钢管矫直的研发装置,并申报了发明专利。

经过反复试验,符合标准尺寸的矩形钢管在重庆钢研公司顺利生产下线,并如期完成订单,填补了国内生产空白。

目前,创新工作室正按照中国商飞最新提出的国产大飞机材料“更轻量化、更高强度”性能要求,进行新型矩形钢管研发。

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钢研公司成立于1960年,曾在上世纪80年代成功研制我国人造地球卫星所用的磁钢材料。随后,公司逐步转型为科技开发型企业,其自主研发的多款产品先后应用于航空领域以及战机、军用大型运输机、坦克和装甲车等,逐渐成为国内关键战略材料研制基地和关键核心材料集成供应商,其大部分产品均为军工配套。

今年1—10月份,重研所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72%,利润同比增长39.34%,均创历史新高。

下一步,重研所公司将继续做好安全环保工作,加强新产品研发力度,持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交货工期,增强发展动力,为2021年生产经营打好基础,以优异成绩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供稿:陈轶博)

编辑:建桥编辑1
重庆建桥工业园区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3-68950088、68950099
重庆建桥工业园区 版权所有